28本最低限度必读书(值得收藏)
晚清时期,曾国藩认为,“古今书籍浩如烟海,而本根之书不过数十种。”
陈寅恪先生七十岁左右的时候,曾感慨道:“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
那么,究竟哪些书是中国必读之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关于此,自近代以来,许多学者均有论述。
1923年,清华学校的一批留学生即将出国。为了在短期内得到国学常识,他们请梁启超拟定一个有关国学的书目。
梁启超用三日之力,开列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书,后又精简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28种)。
今天,小编为亲们分享这28种书,与大家一起春日读书。
梁启超开列之《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28种
1. 《论语》
2. 《大学》
3. 《中庸》
4. 《孟子》
5. 《尚书》
6. 《礼记》
7. 《老子》
8. 《易经》
9. 《诗经》
10. 《庄子》
11. 《韩非子》
12. 《史记》
13. 《后汉书》
14. 《荀子》
15. 《战国策》
16. 《左传》
17. 《墨子》
18. 《汉书》
19. 《三国志》
20. 《资治通鉴》
21.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22. 《楚辞》
23. 《李太白全集》
24. 《韩昌黎集》
25. 《白香山集》
26. 《文选》
27. 《杜工部集》
28. 《柳河东集》
1. 《论语》 “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宋政治家赵普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推荐读本:
(1)《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钱穆)
(2)《论语初级读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
(3)《儿童论语一百句(拼音插图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
(4)《论语(中日文对照)》刘德润 刘淙淙 编注
(5)《孟子初级读本》(儒学经典初级读本系列)
(6)《论语集注》
2.《大学》 “初学入德之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论语·大学·中庸》发挥了儒家学说,论述了道、理、心、诚、仁、义、礼、智等哲学范畴,并加以阐述发挥,提出了以理为范畴的哲学体系。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依据,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庸》 “孔门传授心法”的重要著作。
“《中庸》之书,学者之至也。善读《中庸》者,只得此一卷书,终身用不尽也。”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
4.《孟子》 被誉为“儒家学说代表作、传统散文写作之高峰”。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本书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特别推荐: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此书采用手工宣纸印制,一函六册,传统线装书装订,花绫封面,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5.《尚书译注》(精编本) 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
6.《礼记译注》(精编本)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礼记》为儒家者流一大丛书。《礼记》之最大价值,在于能供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之资料。
————梁启超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7. 《道德经译注》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尼采
8. 《周易》 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又为新道家列为“三玄”之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
推荐读物:
(1)《周易今注今译》
(2)《周易》(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冯国超译注)
(3)《朱熹易学研究》
(4)《易传与道家思想(修订版)》
9.《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重回“诗经世界”,再塑民族精神。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梁启超
10. 《庄子》 道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元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庄子》又名《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评庄子文章
《庄子译注》(精编本)
11. 《韩非子》 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优秀代表。
韩非子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子》在中国思想上、文学上和史学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其书在后世流传也较为广泛,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于整个汉语文化圈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 《史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白话本)》(全二册)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最新《史记》白话本翻译力作,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
《史记观止》 将《史记》各篇按照内容分为:帝王风范、辅佐功过、英雄气概、卓越举措、角逐经典、私情国故六个主题。
《史记通解》,全书共九册,约计450 万字。通解行文采用精善读本金陵书局张文虎校本为底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对照,并做全新的技术处理。增加了结构段的划分,在译文中括注段意,推出新意。
13. 《后汉书》
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14.《荀子》 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精通《诗》《礼》《易》《春秋》,李斯、韩非、浮丘伯等皆曾受业为弟子。
推荐读物:
(1)《荀子》(诸子现代版丛书)
(2)《荀子译注》(精编本)
15.《战国策译注》(精编本) 一部全面展现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6. 《左传译注》(精编本) 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又其文虽时代甚古,然无佶屈聱牙之病,颇易诵习。故专以学文为目的,《左传》亦应在精读之列也。
——梁启超
17.《墨子今注今译》 全方位理解墨家典籍要义。
鲁迅说,墨子是“中国的脊梁”,传奇式的伟大英雄。
《墨子》是公元前5至3世纪墨家著作的总集。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一家,曾与儒家并盛,同称显学,后一度中绝,近现代又受重视。
18. 《汉书译注》(精编本)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本书记载了西汉刘邦至新朝王莽统治期间230年的史事,《汉书》在记事上不过激不怪异,不将人或事故意过分压低或过分抬高,材料丰赡众多却不秽繁杂乱,详尽而有体例规矩,使人读来兴趣盎然而不厌烦。
19. 《三国志译注》(精编本) 一部三国对峙的纪传体国别史,《三国演义》的创作源泉。
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20. 《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
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巅峰成就,是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
21.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2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23. 《李太白全集》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白诗选》 乃“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之一种,全书拣选李白诗精品一百五六十首,加以注释、评赏。在选目与鉴赏方面,力求将李白诗歌自然清真、飘逸入神的艺术魅力呈现出来,从而提示李诗独特的诗性精神。
24. 《韩昌黎集》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25.《白香山集》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因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人称“香山居士”,其所著诗文均收入《白香山集》内。
26.《文选》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诗文总集。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文选》原有30卷,今通行本分为60卷,内容包括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别。
《<文选>成书研究》 本书分析了《文选》成书研究中的非逻辑因素,并以《文选》中的大量内证证明《文选》是据挚虞《文章流别集》、李充《翰林》、刘义庆《集林》等前贤总集二次选编的再选本。
27.《杜工部集》 “诗圣”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文集,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而得名。现存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28.《柳河东集》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国学书目特别推荐
《国学读本》 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展示国学精华。
任继愈先生说:“一个民族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性格和风格。”
本书不同于传统的经史子集编纂,分文学、历史、哲学三编,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有导读、注释、评析,辅以中外名家评论,配有参考书目。对提高读者的国学素养、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大有裨益。
《国学小史》 据国家图书馆所藏《国学小史》手稿及梁启超自述并与胡适通信整理而成。
1920年冬,梁启超应清华学校之邀,开设课外讲演《国学小史》。该系列演讲的讲稿,在梁氏生前,仅以论文或单行本形式发表部分内容。
晚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讲学,时为学生、后亦成著名学者的姚名达向请教:近自患学问太多,而欲集中精力于一点,此一点为何?”梁启超毫不犹豫地回答:“史也,史也!”这无疑是金针度人。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